「陳那論師有法,是菩薩的原因為何?」
「因為在彼的心續中有菩提心之故!」
「釋迦牟尼佛有法」此時,你會安立什麼所立法與因相來破除?花五秒鐘來思考。
善辨理非理,焚燒惡見林
「那個乞丐有法,沒修行的原因為何?」
「因為穿著破爛的衣服之故!」
他宗認為「若穿著破爛的衣服,一定沒修行」,不過「若穿著破爛的衣服,不被沒修行周遍」,你會選那個有法來破除?
「陳那論師有法,是菩薩的原因為何?」
「因為在彼的心續中有菩提心之故!」
從他宗安立的因相我們可以得知,他認為「若在彼的心續中有菩提心,一定是菩薩」,不過「若在彼的心續中有菩提心,不被是菩薩周遍」,你會選那個有法來破除?
(旁白:)佛教的心靈修練為現實世界提供了務實的訓練,為此,佛教說兩種方法,這取決於個人的根器和能力。
一、信仰的途徑:像是幫助他人的這種正確行為,從而獲得善業,這種信仰是有限的。
二、理由的途徑:這是無限的。在辯論的協助下,輔助修行,即內在的持續辯論。